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醫藥制造業下的分支之一,事關人民生命健康,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生物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2022年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公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規劃》提到,加快疫苗研發生產技術迭代升級,開發多聯多價疫苗,發展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治療性疫苗,提高重大烈性傳染病應對能力。
本文通過對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的專利情況進行分析,以期為廣州相關單位的創新工作提供思路。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專利分類號的對應關系,在incopat商業數據庫構建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為主要檢索字段的檢索式(BCLAS4字段為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小類,C2762
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檢索時間截至2022年10月20日,經申請號合并得到6.6萬余條專利信息(不含外觀設計專利),基于此分析申請人地址所屬廣東的創新主體情況,窺探廣州在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的專利發展概況。
圖1廣東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專利申請變化趨勢
圖1為1985-2021年廣東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專利申請變化趨勢(注:專利申請存在審查周期,因此2021-2022年的實際數據比當前檢索結果多)。
從申請趨勢看,該領域的相關技術專利申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萌芽期(1985-1999年),1985年僅有2件專利申請,1999年增長到92件,但仍未超過100件;第二階段是發展期(2000-2012年),專利申請開始突破百件,申請增速明顯提高,2012年增長至接近2000件。第三階段是快速發展階段(2013年至今),專利申請量突破2000件,專利申請每年新增顯著,。第二階段(2002年至今)為快速成長期,20年間專利申請量快速提升,2018年專利申請量7230件,2019年有所下滑。
2019年是特別的年份,因為2019年中國專利申請量在連續24年增長的情況下首次出現下降。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基準性年度報告《世界知識產權指標》顯示,2019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與2018年相比下降了10.8%,主要是因為中國開展了整體監管轉型,以優化申請結構、提高申請質量行動。然而,2020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至今,全球圍繞COVID-19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相關專利申請開始增多。2022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曾發布《COVID-19相關疫苗和療法專利態勢報告》指出,在疫情開始后的21個月中,全球49個專利局共收到了近5300件新冠肺炎相關專利申請,包括近1500件療法相關申請和400余件疫苗相關申請。而且,全球主要知識產權機構都對新冠肺炎相關申請開辟了綠色通道,對審查流程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快,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專利授權,體現全球知識產權體系應對疫情挑戰的努力。比如,2020年2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復工復產十條》(國市監綜[2020]30號)第三條規定,對涉及防治新冠肺炎的專利申請、商標注冊,依請求予以優先審查辦理,例如新冠肺炎治療及預防性的藥物和疫苗、檢測方法和儀器、口罩、護目鏡、消毒劑等防護性產品和方法。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和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在2020年3月18日聯合申報的1件專利(CN202010193587.8),不到半年,在2020年9月11日便獲得了授權。可見,在疫情防控下,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需求和國家政策支持鼓勵的背景下,涉及新冠肺炎治療及預防的疫苗專利技術將會“更快授權”,刺激廣東省內相關創新主體的專利申請量進一步增長。
【申請人所屬地市專利申請歷年趨勢】
圖2申請人所屬地市的專利分布情況
由圖2所示的專利申請人所屬地市分布情況可知,廣東省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相關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中山、佛山和東莞五個城市,其余地市相對較少。而且,廣州的專利量超過3萬件,是緊隨其后的深圳所擁有專利申請量1.4萬余件的2倍之多,大約是中山專利申請量的5倍、佛山專利申請量的6倍以及東莞專利申請量的9倍。毫無疑問,廣州是廣東省內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重中之重”的地區。進一步統計這5個地市的專利申請量,發現5地市專利申請總量占廣東省內專利申請總量超過85%。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粵府〔2021〕53號)》所示,廣東省在十四五規劃時期,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中,廣州、深圳、中山、珠海、江門、汕頭被規劃標注為核心城市,東莞和佛山被規劃標注為重點城市,比如支持廣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命科學合作區和研發中心,支持深圳建設全球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策源地和做精做深生物信息、細胞與基因治療等領域。由此可見,在廣東省加快推動生物醫藥與健康重點細分領域的發展時,廣州市的定位較高,結合基因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的專利情況,廣州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的發展也將得到進一步的延展。

圖3 申請人所屬地市專利總量排名前5位的專利申請趨勢
結合圖1所示的廣東省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相關專利申請趨勢,從圖3申請人所屬地市專利總量排名前5位的專利申請趨勢可知,自2000年開始,廣州、深圳、中山、佛山和東莞均已出現相關專利申請,且仍處于起步階段,但2003年起,廣州相關專利申請開始逐步增長,增速明顯高于深圳、中山、佛山和東莞,尤其是2014年后廣州專利申請量增速更加顯著,呈現“一枝獨秀”態勢,每年專利申請量遠遠超過深圳、中山、佛山和東莞。深圳的專利申請增速也比較明顯,但仍比不上廣州的增長速度。佛山從2000年直到2013年專利申請量幾乎在5個地市中排名“墊底”,但在2014-2018年期間,專利申請量甚至在一度逼近深圳的年申請量,但2019年其后出現陡降。中山和東莞的專利申請則在低位保持平穩的發展。由此可見,無論是專利申請總量,還是年度專利申請趨勢,廣州的表現可謂是“鶴立雞群”,表現非常亮眼。這很可能與廣州集聚了廣東省內絕大部分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技術創新和技術轉化方面,具有巨大的創新來源。
【申請人排名】
圖4 申請人排名前20位的情況
通過對申請人統計分析得到廣東省在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領域上前20位申請人的排名情況,如圖3所示,排名前列的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計15家。排名前五的是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以及南方醫科大學,體現出該五所高校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方面有東莞的東陽光藥業、深圳的華大基因、廣州的賽萊拉干細胞、佛山的賽維斯和廣州的白云山藥業。從申請人所屬地域來看,上榜前20位的申請人中,有13位是廣州的企事業單位,擁有的專利申請量總量占前20位申請人專利申請總量超過76%,表明廣東省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的專利地域分布集中度較高,而且13家廣州企事業單位中有11家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中5家是廣州市內的985、211院校,2家是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可見,廣州在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的創新能力傲居廣東省的引領地位,且能進一步在前沿理論和市場應用方面做更多的創新產出,與其他廣東省內地市相比,專利競爭優勢顯著。
【小結與建議】
本文梳理了廣東省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專利申請變化趨勢,并對廣東申請人的所屬地域分布進行分析。整體來看,廣東省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專利呈現增長態勢,其中廣州地域的專利增速明顯高于其他地市,雖然2019年因國家強化對專利質量的管理而導致專利申請量有所下滑,但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刺激該產業作為保障國民重大健康安全的一種預防手段而得到快速的發展,專利申請從低點再度涌現出高位。廣州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中,被定為生物醫藥與健康支柱產業集群的核心城市之一,將充分發揮在大健康產業的作用,并進一步有效刺激該產業的專利創新。而廣州作為廣東省科研院校的高度集聚地,具有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肥沃創新土壤,擁有全省相關專利申請人排名前20位中的13位,以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專利申請量為代表,遙遙領先于其他的申請人,而且企業創新表現方便也比較突出,擁有賽萊拉和白云山藥業等生物科技公司和醫藥公司,能將其專利技術有效進行產業化。與廣東省其他地市相比,廣州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創新成果積累多,近年形成以科學城、中新知識城、國際生物島“兩城一島”為核心,健康醫療中心、國際健康產業城、國際醫藥港等產業特色園區協調發展的“三中心多區域”的生物醫藥產業格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廣州在生物醫藥產業甚至細化至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產業的地位目前仍是“不可撼動”。